
资质荣誉
一、历史沿革
地质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3月6日,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同志核准颁发地质出版社经营出版地质书刊业务执照(公字第555号)。地质出版社成立后,直属地质部领导,在原地质部资料司编译出版室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
1955年5月和1956年10月,地质出版社分别接管了北京市救济会印刷厂和国营天津五四三厂,成立地质出版社地质印刷厂和地质出版社天津胶印厂(中国地质图制印厂),以满足地质书籍和地质类图件印制的需要。
1956年1月1日测绘出版社成立,由北京市文化局发给书刊出版营业许可证(出字第081号)。测绘出版社的出版、发行业务由地质出版社兼理,一套机构两个社名,在地质出版社内单独设立测绘编辑室,编译、审校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测绘局担负。1957年国家测绘总局成立,1960年以后,测绘出版社迁出,划归国家测绘总局领导。
地质出版社成立早期,翻译出版了许多经典的地质理论著作,出版了大量的野外工作方法手册、地质技术规范规程,地质专业大、中专教材、技术学校教材和工人读本。改革开放以后,翻译引进了遥感技术、板块构造理论、同位素地质、层控矿床、超深钻探技术等世界上先进的地质理论和技术,出版了英汉、法汉、德汉、日英汉地质辞典、英汉探矿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辞典、地质科学词典等工具类图书和大量的地质科研成果、大中专院校地质类教材,强力支撑和推动了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在出版专业地质图件的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地图和教材出版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出版了中、小学教学地图、交通旅游专业地图和中小学教科书、教辅材料等,逐步形成了地质出版社地质科技图书出版、地图编制出版、中小学教学用书出版的三大出版特色。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以后,地质出版社归国土资源部领导。
1985年,经文化部批准,地质出版社获得音像出版权。1993年,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获得出版电子出版物资质。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国土资源部(新出音〔2001〕750号文件),同意地质出版社加挂“国土资源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副牌出版电子音像出版物,开展互联网出版经营业务。国土资源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上百部音像制品和300多种电子出版物,有不少精品获奖。其中,《百年沧桑 回报大地——中国的地质工作》、《世纪之交地质盛会——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纪实》等制品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音像制品。2010年摄制的5集《地质灾害科普系列宣传片》分别在四川、湖南、山西、甘肃、青海、陕西、河南等多省电视台和多频道播出,受众面达2亿人,在普及地灾防避知识方面效果显著,从而大大减轻了地灾对当地民众造成的伤害。
长期的地质专业工作实践培养造就了地质出版人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为出版社赢得了荣誉,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优秀出版物。据不完全统计,建社58年来,先后有150余种出版物荣获国家级及全国性优秀奖励:连续获得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连续五届获得国家图书奖,连续两届获得国家电子出版物奖,5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次获得中国图书奖,30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等。自1995年以来,地质出版社一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2004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服务三农先进出版单位”,自2001年以来,连年被北京市国家税务局授予“诚信纳税A级单位”荣誉证书,2008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复评。自2002年以来,连续多年全社年度图书出版总码洋2亿元以上,2011年年度出版总码洋实现4.9亿元。
地质出版社取得了国家测绘局授予的全国甲级测绘单位资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多学科中小学教材教辅出版资质。
中国大地出版社成立于1992年10月,直属国家土地管理局领导。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以后,中国大地出版社归国土资源部领导。建社20年来,出版了1千多种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土地管理、土地科学、土地经济学著作以及上述各类科普读物,土地管理专业大中专、职工培训教材等。其中,《中国土地资源》一书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谁给我们土地》受到中央领导和读者的好评,《一级响应——2008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纪实》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
2010年1月,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地质出版社和中国大地出版社人员合并重组,由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转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主管单位和主办机关是国土资源部,出资人为财政部。资源整合后的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内设地质、国土、教育三个专业出版分社,并领导和管理保定五四三印刷厂、北京地质印刷厂,2011年又创办了北京中地开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地垠和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地华安地质勘查有限公司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出版社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借助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秉承诚实守信、合作奉献的品质,发扬地质出版人勤勉坚韧、求索创新、团结奋进、永不言败的精神,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正迈向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纪元!
二、资 质


1954年4月地质部部长李四光为地质出版社题写社名

1954年3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签发地质出版社营业执照

地质出版社具有全国甲级测绘单位资质

地质出版社于2008年底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复评。
三、荣 誉

自1995年以来,地质出版社一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

自2001年以来,地质出版社连年获北京市国家税务局授予“诚信纳税A级单位”荣誉。

2004年地质出版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服务三农先进出版单位”。
部分获奖书目
中国出版政府奖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序号
|
时间
|
奖 项
|
书 名
|
作者
|
责任编辑
|
1
|
2010
|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
|
马永生等
|
刘亚军
|
2
|
2007
|
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
系统宝石学
|
张蓓莉等
|
何 蔓
|
国家图书奖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序号
|
时间
|
奖 项
|
书 名
|
作者
|
责任编辑
|
1
|
2001
|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
中国地质学(扩编版)
|
李四光,
《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
|
张义勋, 王章俊, 仲边石
|
2
|
1999
|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
亚欧地质图
(1:5000000)
|
李廷栋等
|
汤汉章,等
|
3
|
1997
|
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
中国地球物理图集
|
袁学诚等
|
王文孝,汤汉章,陈军中
|
4
|
1995
|
第二届国家图书奖
|
中国矿床
(上、中、下册)
|
本书编委会
|
谭惠静,马清阳,唐静轩等
|
5
|
1994
|
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
(挂图、图集、概论)
|
马杏垣等
|
张义勋,韩兆岭,奚跃昆等
|
6
|
1994
|
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
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
|
黄汲清,陈炳蔚
|
李鄂荣,张义勋
|
7
|
1994
|
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
中国变质地质图
1:4000000
|
董申葆,沈其韩,孙大中,卢良兆主编
|
汤汉章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闻出版署)
序号
|
时间
|
奖 项
|
书 名
|
作 者
|
责任编辑
|
1
|
1999
|
1999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亚欧地质图
(1:5000000)
|
李廷栋等
|
汤汉章,等
|
2
|
1999
|
1999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中国主要大陆山链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学
|
许志琴等
|
白铁,等
|
3
|
1997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
|
黄汲清,陈炳蔚
|
李鄂荣,张义勋
|
4
|
1997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
(挂图,图集,概论)
|
马杏垣,丁国瑜主编
|
张义勋,韩兆岭,奚跃昆,等
|
5
|
1996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矿床
(上、中、下册)
|
本书编委会
|
谭惠静,马清阳,唐静轩,等
|
中国图书奖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序号
|
时间
|
奖 项
|
书 名
|
作 者
|
责任编辑
|
1
|
2002
|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
中国地层典(共15册)
|
程裕淇等
|
舒志清,郁秀荣,王璞,等
|
2
|
1992
|
第六届中国图书奖
|
金刚石钻探手册
|
刘广志
|
冯士安
|
3
|
1989
|
第三届中国图书奖
|
中华大地丛书:锦绣
中华
|
侯仁之等
|
张瑚,魏宏贞,高愉,杜广慈,等
|
国家电子出版物奖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序号
|
时间
|
奖 项
|
书 名
|
作 者
|
责任编辑
|
1
|
2000
|
首届国家电子出版物奖荣誉奖
|
WPS’2000(专业版)只读光盘
|
金山公司
|
郁秀荣,陈军中,刘丹,陈瑶
|
2
|
2002
|
第二届国家电子出版物奖
|
傲视三国
只读光盘
|
目标软件公司
|
刘丹,程瑶
|
3
|
2003
|
第二届“中华杯”多媒体作品大奖赛特别推荐奖
|
《天骄秦殇》
|
地质出版社
|
刘丹,程瑶
|
4
|
2003
|
第二届“中华杯”多媒体作品大奖赛游戏奖
|
《天骄秦殇》
|
地质出版社
|
刘丹,程瑶
|
5
|
2003
|
第二届“中华杯”多媒体作品大奖赛游戏奖
|
《剑侠情缘
on line》
|
地质出版社
|
刘丹,程瑶
|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序号
|
时间
|
奖 项
|
书 名
|
作 者
|
责任编辑
|
1
|
2003
|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中国地质图集
|
本书编委会
|
张义勋,等
|
2
|
2003
|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罗布泊盐湖钾盐资源
|
王弭力,
刘成林等
|
白铁,邢瑞玲,等
|
3
|
2001
|
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中国地质学(扩编版)
|
李四光,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
|
张义勋,王章俊,仲边石
|
4
|
2001
|
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中国油气勘探(4卷)
|
邱建中,龚再生
|
林永汉,等
|
5
|
2001
|
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中国土地资源
|
李元主编
|
陈廷一,姚慧
|
6
|
2001
|
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
中国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图集
|
李家熙,
吴功建等
|
谭惠静,汤汉章,叶丹
|
7
|
1999
|
1999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亚欧地质图
(1:5000000)
|
李廷栋等
|
汤汉章,等
|
8
|
1999
|
1999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中国主要大陆山链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学
|
许志琴等
|
白铁,等
|
9
|
1997
|
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中国地球物理图集
|
袁学诚主编
|
王文孝,汤汉章,陈军中
|
10
|
1997
|
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中国大陆根-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
|
邓晋福等
|
周继荣
|
11
|
1995
|
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
|
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
|
唐静轩,白铁
|
12
|
1995
|
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中国矿床
(上、中、下)
|
本书编委会
|
谭惠静,马清阳,唐静轩,等
|
13
|
1995
|
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长江三峡工程重大地质与地震问题研究
|
本书编写组
|
屠涌泉
|
14
|
1992
|
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
|
马杏垣,丁国瑜主编
|
张义勋,韩兆岭,奚跃昆,等
|
15
|
1992
|
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中国地质图
|
程裕淇主编
|
汤汉章,傅宠,等
|
16
|
1992
|
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中国黄土
|
张宗祜,张之一,王芸生
|
李鄂荣,张义勋,王西川
|
17
|
1992
|
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
|
金庆焕主编
|
杨珊珊,张怀素
|
18
|
1992
|
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特别奖
|
中国天文地质事件
(英文版)
|
徐道一,张勤文等
|
刘乃隆
|
19
|
1990
|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
|
黄汲清,陈炳蔚
|
李鄂荣,张义勋
|
20
|
1990
|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床板珊瑚形珊瑚
|
林宝玉,
池永一等
|
荣灵璧,舒志清
|
21
|
1990
|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断陷盆地分析与煤聚积规律
|
李思田主编
|
牟相欣
|
22
|
1990
|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
|
成都地矿所主编
|
郝明玮,王培生
|
23
|
1988
|
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中国变质地质图
1:4000000
(附说明书)
|
董申葆,沈其韩,孙大中,卢良兆主编
|
汤汉章
|
24
|
1988
|
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系统矿物学
(上、中、下册)
|
王濮,潘兆橹,翁玲宝
|
王曙
|
25
|
1988
|
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中国岩溶——景观、类型、规律
|
卢耀如主编
|
戴鸿麟
|
26
|
1984
|
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许杰笔石论文集
|
许杰
|
李鄂荣
|
27
|
1984
|
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井中激发极化法
|
蔡柏林,黄智辉,谷守民
|
张怀素
|
28
|
1984
|
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纪念奖
|
英汉地质词典
|
《英汉地质词典》编辑组
|
吴树仁,刘乃隆,吴达文
|
29
|
1984
|
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纪念奖
|
岩心钻探工人读本
(共6分册)
|
长春地质学校主编
|
李顺昌
|
30
|
1984
|
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纪念奖
|
矿床统计预测
|
赵鹏大,胡旺亮,李紫金
|
高绂堂
|
31
|
1983
|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亚洲地质
|
亚洲地质图编图组
|
马清阳
|
32
|
1983
|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纪念奖
|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共5分册)
|
马杏垣主编
|
唐静轩,马清阳,毕庶礼
|
33
|
1983
|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纪念奖
|
X射线分析简明教程
|
彭志忠主编
|
张怀素
|
34
|
1983
|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纪念奖
|
地质力学与地壳运动
|
孙殿卿,高庆华
|
李鄂荣,张义勋
|
35
|
1982
|
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宁芜玢岩铁矿
|
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
|
国家地质总局书刊编辑室
|
36
|
1982
|
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
|
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
|
李鄂荣,张义勋
|
优秀地图奖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北京测绘学会)
序号
|
时间
|
奖 项
|
书 名
|
作 者
|
责任编辑
|
1
|
1995
|
北京测绘学会优秀地图奖二等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图(1:600万)
|
地质出版社地图室编制
|
李铁钢,李龙克
|
2
|
2004
|
中国测绘学会第一届优秀地图作品奖一等奖
|
中国地质图集
|
本书编委会
|
张义勋,等
|
2
|
2006
|
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银奖
|
中国地质图
|
本图编委会
|
汤汉章,傅宠
|
3
|
2006
|
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银奖
|
环北京地区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图集
|
地图编辑室
|
地质出版社
|
4
|
2006
|
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铜奖
|
中国旅游地图——红色之旅
|
本社地图编辑一室
|
李书伟,许大可
|
优秀教材奖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地质矿产部)
序号
|
时间
|
奖 项
|
书 名
|
作 者
|
责任编辑
|
1
|
1992
|
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优秀奖
|
石油地质学
|
潘钟祥
|
卢鹤兴,王璞
|
2
|
1992
|
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优秀奖
|
古生物学
(上、下册)
|
张永辂
|
王璞,高二友
|
3
|
1992
|
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优秀奖
|
沉积岩石学
|
曾允孚等
|
杨洪钧,李汉瑜
|
4
|
1987
|
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特等奖
|
地史学教程
|
王鸿祯等
|
王璞,郁秀荣,叶岩
|
5
|
1987
|
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优秀奖
|
古生物学教程
|
武汉地质学院
|
薛子俭
|
6
|
1987
|
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优秀奖
|
水文地质学基础
|
王大纯等
|
屠涌泉
|
7
|
1987
|
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优秀奖
|
晶体光学
|
李德惠
|
李家振
|
8
|
1987
|
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优秀奖
|
磁法勘探问题
|
申宁华等
|
阎桂林
|
9
|
1987
|
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优秀奖
|
火成岩岩石学
|
孙鼐等
|
周继荣等
|
10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环境地球化学
|
戎秋涛
|
刘汉元,张荣昌
|
11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结晶岩热力学概论
|
马鸿文
|
赵俊磊
|
12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集
|
邹立芝
|
屠涌泉
|
13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古生物学导论
|
门凤歧
|
殷鸿福
|
14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应用地球物理教程——电法、放射性、地热
|
傅良魁
|
袁方
|
15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工程岩土学
|
孔德坊
|
屠涌泉
|
16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沉积岩实验室研究法
|
刘岫峰
|
赵俊磊
|
17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工程地质数值法
|
潘别桐等
|
屠涌泉
|
18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勘查地球物理概论
|
于汇律
|
岑峰
|
19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地籍测量
|
金其坤
|
陈磊
|
20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地史学
|
杜汝霖
|
王璞
|
21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粘土矿物与粘土岩
|
任磊夫
|
赵俊磊
|
22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遥感地质学
|
朱亮璞
|
陈磊,刘亚军
|
23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矿田构造学
|
翟裕生
|
陈磊
|
24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结晶学及矿物学
|
潘兆橹
|
杨洪钧
|
25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矿床统计预测
|
赵鹏大,胡旺亮,李紫金
|
陈磊
|
26
|
1996
|
地矿部第三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钻探工艺学
|
李世忠
|
李永信,李源明
|
27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钻孔地球物理勘探
|
蔡柏林
|
刘金意
|
28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水文地质学基础
|
王大纯等
|
屠涌泉
|
29
|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
|
李舟波
|
刘金意
|
30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变质岩石学
|
王仁民等
|
赵俊磊
|
31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海洋地球化学
|
赵其渊等
|
杨洪钧
|
32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地史学简明教程
|
傅英祺等
|
古荣高,王璞
|
33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碎屑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
孙永传等
|
张荣昌,卢鹤兴
|
34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矿相学
|
尚浚
|
陈磊
|
35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地球化学找矿基础
|
王崇云等
|
邓衍藩,杨洪钧
|
36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地震波理论
|
何樵登
|
林清媛
|
37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石油地质学进展
|
赵重远
|
张桂珍,袁学勤,程业彰
|
38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水文地质学
|
任天培等
|
李秉生,王纯仁
|
39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
|
张喜发等
|
屠涌泉
|
40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实验地球化学
|
李兆麟
|
戎秋涛,杨洪钧
|
41
|
1992
|
地矿部第二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沉积岩学教程
|
方邺森等
|
徐开志,赵俊磊等
|
42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电法勘探
|
傅良魁
|
史元盛,袁方
|
43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光性矿物学
|
杨承运
|
赵俊磊
|
44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矿床学
|
袁见齐等
|
于耀先
|
45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岩浆岩岩石学
|
邱家骧
|
熊舜华
|
46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变质岩岩石学
|
贺同兴等
|
赵俊磊
|
47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地质学基础
|
李亚美等
|
魏世英
|
48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
张倬元
|
张文澜
|
49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构造地质学
|
徐开礼
|
张荣昌
|
50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动力地质学原理
|
李叔达
|
张荣昌
|
51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地下水动力学
|
薛禹群
|
梁定伟,王肇芬
|
52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
|
郑亚东
|
张荣昌
|
53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
杨森楠等
|
朱夔玉,陈书田,张荣昌
|
54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测量学
|
李汝昌
|
佟文彬,李荫棠,李源明
|
55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物理化学
|
孙作为等
|
陈达士
|
56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结晶学及矿物学
(上、下册)
|
潘兆橹
|
杨洪钧
|
57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金刚石钻进技术
|
张祖培
|
冯士安
|
58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
何樵登
|
林清媛
|
59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矿床学基础教程
|
姚凤良
|
于耀先
|
60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金属物探简明教程
|
丁绪荣
|
丁绪荣,于汇津,邓一谦
|
61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油气田地质学
|
陈立官
|
曲志浩
|
62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工程地质学
|
胡广韬等
|
李智毅
|
63
|
1987
|
地矿部第一届全国地质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古生物学
(上、下册)
|
张永辂等
|
荣灵璧,舒志清,郁秀荣
|
64
|
1992
|
地矿部首届中等地质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钻探工程学
(上、下册)
|
王世光
|
杨兴涵,周声振
|
65
|
1992
|
地矿部首届中等地质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地形测量学
|
李金如
|
邵诚
|
66
|
1992
|
地矿部首届中等地质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普通地质学
|
徐邦梁
|
李德魁
|
67
|
1992
|
地矿部首届中等地质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构造地质学
|
孙超等
|
余俊成
|
68
|
1992
|
地矿部首届中等地质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古生物学
|
周瑞等
|
汪盛辉
|
69
|
1992
|
地矿部首届中等地质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地下水动力学
|
古自纯等
|
禹祥裕,王肇芬
|
70
|
1992
|
地矿部首届中等地质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专门水文地质学
|
许国柱等
|
王有谟,杨守信
|
71
|
1992
|
地矿部首届中等地质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矿物学
|
高福裕等
|
李方正
|
72
|
1992
|
地矿部首届中等地质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水文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原理
|
朱焕祖
|
袁方
|
其他奖项
序号
|
时间
|
奖 项
|
书 名
|
作 者
|
责任编辑
|
1
|
2008
|
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
|
一级响应——2008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纪实
|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
|
李颖
|
2
|
2003
|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三等奖
|
地球与人——母亲与孩子
|
姜建军,林景星
|
王璞
|
3
|
2001
|
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三等奖
|
少年科普读物:恐龙的时代
|
李凤麟
|
王章俊,柳青
|
4
|
2001
|
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三等奖
|
少年科普读物:恐龙的本家
|
李全国
|
王章俊,柳青
|
5
|
1994
|
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三等奖
|
中华大地丛书
(共5册)
|
侯仁之
|
高愉,杜广慈,等
|
6
|
1994
|
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三等奖
|
神奇的海底之行
|
汪家君等
|
杨军
|
7
|
1987
|
首届全国地理科普读物优秀奖
|
地球在宇宙中
|
成松林
|
高愉
|
8
|
1987
|
首届全国地理科普读物优秀奖
|
北京人谈北京
|
侯仁之
|
龚法忠
|
9
|
1987
|
首届全国地理科普读物优秀奖
|
笼罩着地球的阴影
|
袁清林,余文涛,毛文永等
|
阎德祥
|
10
|
1980
|
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二等奖
|
地震问答
|
本书编写组
|
国家地质总局书刊编辑室
|
11
|
1989
|
首届全国科技史优秀图书一等奖
|
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
|
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
|
李鄂荣,张义勋
|
12
|
1992
|
首届全国优秀水利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与方法
|
李兴唐,许兵,黄鼎成等
|
戴鸿麟
|
13
|
2000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普通地质学
|
夏邦栋
|
陈磊
|
14
|
2000
|
国家煤炭工业第十七次科技进步二等奖
|
当代煤及有机岩研究新技术
|
金奎励
|
江晓庆
|
15
|
2006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西部严重缺水地区
人畜饮用地下水勘
查示范工程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叶丹,李颖
|
16
|
2006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信息找矿战略与勘
查百例
|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王璞
|